评价标准
1.标签“看过”:指我至少完成3/4总集数的作品,看了一半的作品我一般不会标注。
2.我不会给本人成年前(2015)观看的作品打分,除非是成年后再完整看过一遍的。个人认为以“童年滤镜”和模糊记忆去评价作品是很容易给他人带来误解的不负责任行为。同时给老作品评分时,我不会因其年代久远而给同情分,只会考虑其真实观感。
3.动画评分70%的依据为个人观看时的流畅性,大致可具象为暂停与快进频率。全程看完而没快进(不含oped)没暂停的作品我至少给7分。故而我的评分带有非常大的主观性,可能对于非同温层不具有太大的参考价值。比如,我很难避免地会给节奏紧凑的搞笑类番剧相对主流人群更高的评分,而给意识流作品相对主流人群更低的评分。
4.我不会给题材校准分——我绝对不会因为某部动画很“高级”“有深度”而特意打高分,当然也不会因为他很“高级”“特意打低分。当然我一般也不会拷打作品的价值观(指与本人的价值观是否契合),除了给我带来极大观影痛苦的小南极。
5.剩余30%分数与主体部分观看流畅性无关。10%给oped,都不跳给1,跳1个给0.5。10%给是否有能给我长期记忆的名场面场景,让我感到震撼、伤心、感动的都行(不含愤怒)。10%给先入为主的印象与实际呈现之间的差异,观感与原作或pv宣传相比呈现得更有趣就加分,反之减分。
6.个人认为诸如分镜画面人设音乐等因素都在同时有效地影响我的观看流畅性,我是一个很敏感的人,会因为任何一点不适而点暂停去干点别的事情。所以并不会单独拎出评分。
7.在评价部分除非是补评,个人还是倾向于尽量多说一些。在这部分也会剖析一下影响我观看流畅性的客观因素,比如是画面崩坏还是配乐诡异。如果字数较多就会写个日志。
  • Bangumi 2020-1-8 加入

一生追逐北极星的少女——可或许,北极星是哪颗从都不重要呢?

2024-5-16 10:08 (+0)
一见钟情而起的悸动,竟成了藤原千代子一生前行的唯一源动力。 初见钥匙君的千代子仍是个懵懵懂懂的少女。生在一个尚算富足的家庭里的她,却从未尝试过把打开命运枷锁的钥匙握在自己手中——从后续 ... (more)

10分给第13集ova,6分本篇

2023-11-11 06:47 (+0)
本篇的结构有点问题,如果能像魔法少女伊莉雅那样3-4集讲完一个篇章观感会好很多。本篇后半部分缺少日常润滑观感很糟糕,但是前面的日常还是很搞笑的,总体还是欢乐向没那么多苦大仇深。画面整体没什 ... (more)

太多重复的回忆是一大败笔

2023-1-25 09:46 (+0)
非常优秀的人设和人物塑造,结局也算是触动人心。但是占了主要篇幅的中期的几场音乐会观感太过灾难了,寄托于音乐的情感总是通过主角团的童年回忆来具象化。问题是,作为十四五岁的主角团们的经历又太 ... (more)

非常令人厌恶的动画

2022-7-10 07:23 (+7)
作为一个每年都要找同伴长途旅游四到五次的人,因为个人旅游的经历导致我非常非常厌恶这部番。旅游时,对旅伴发火动气是非常自私不负责任的做法,不该一句“她还是个孩子啊”就能放任听之的。别人出来 ... (more)

/ Wilhelm_Wang的时间胶囊 ...more